
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咋样能让群众容易接受呢?
对此,未央区是这样干的:区级相关部门紧密联系街道、社区多级联动,推出“剧说社区”系列普法短视频,用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事,通俗易懂的语言,把法律知识讲的既生动又接地气,群众看的津津有味。
区司法局在全国首例司法吉祥物——“未央君”的基础上,衍生出身着唐装的“小长乐”虚拟IP,并将其应用于“未央君画法”特色栏目,在全省首家推出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原创漫画,连载“幸福生活·民法典相伴”“开学第一课”等系列普法漫画,趣味性十足。
优服务
用活法律传播方式
创新阵地拓维度,法治文化氛围浓。未央区进一步灵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手段,用好新媒体新技术精准普法,切实增强普法对象学法用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。
据了解,今年未央区备案成立全国首家行业性、专业性省级养老行业纠纷调解组织——“陕西省养老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”。它的成立不仅填补了我省养老行业纠纷行业化、专业化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空白,更推动全省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,标志着陕西在完善养老行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、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上迈出关键一步。
区司法局积极构建全区“大调解”工作格局,在成立未央区调解协会的基础上,积极推进诉调机制有机衔接,打通“司法确认”绿色通道,通过“调解+司法确认”模式,切实提升调解效力与权威性。同时,建立运行“工会+法院+检察+司法+人社”五部门劳动关系领域联动联调治理机制,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。
此外,草滩街道在首创“诺千金”调解室的基础上,按回迁小区、老旧小区、商业住宅小区分类,打造“睦亲邻”“存厚德”“和为贵”等“诺千金”系列调解室,实现“小场所汇聚大能量”,构建全流程覆盖的“调解+普法”服务终点站。该街道吕小寨社区设立的“一壶茶调解亭”,以柔性依法治理为“小切口”,破解群众依法维权“大问题”,成为“靶向式”法律服务的生动实践。
拓阵地
织密普法立体网络
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面,未央区通过深度融合区域实际,全面整合各类资源,深入挖掘辖区特色文化,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法治文化阵地网络。
这其中,未央法治文化广场作为综合性户外法治文化阵地,凭借其开阔的空间、丰富的法治主题雕塑、完善的法治宣传设施,成为开展大型法治宣传活动、群众休闲学法的重要场所。
未央区药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则聚焦行业特色,针对药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,通过实物展示、展板介绍等方式,向从业者及广大群众普及药品安全知识与法律规范,提升行业法治水平。
75中法治文化室与“同心圆”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中心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。文化室为校园内的青少年提供了近距离、常态化的法治学习空间,“同心圆”则整合多方资源,从司法保护、心理疏导等多维度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
华远君城、皇家园林、延长石油、兴隆园、北钱村、张店村、长庆未央湖花园7个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,通过完善村规民约、打造法治文化景观、开展法治实践活动等,营造浓厚的基层法治氛围,成为基层依法治理的典范。
“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,积极探索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新方法、新途径,奋力补齐短板,实现追赶超越,奋力谱写更高水平法治未央新篇章。”未央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编辑:未央融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