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法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与有力保障。在现代社会,处处都离不开法治的规范与引导,从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,到产权的保护;从企业的经营活动,到政府的宏观调控,法治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的环境,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,推动经济行稳致远,促进社会和谐有序。
一年来,未央区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围绕“首善区”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持续提升法治保障服务质效,努力使法治成为未央区现代化建设的显著优势、核心竞争力和坚强保障。
聚焦政治建设
强化思想引领
未央区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作为区委常委会、政府常务会议、党委(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重要内容,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。一年来,区委、区政府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、党内法律法规学习11次,举办各类法治教育培训25场,培训2043人次,全面准确贯彻落实新时期党中央,省委市委关于法治政府建设新要求新部署,把准法治建设政治方向,确保方向不偏、重心不移。
聚焦中心工作
服务发展大局
2024年,未央区率先在全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8条措施,围绕打造一流的投资、市场、政务、要素、法治、人文“六个环境”,明确目标、优化举措,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。在此基础上,未央区各司法机关立足工作实际,紧盯健全完善“全链条”法治服务体系和企业需求快速应答机制,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企业打通堵点、解决难点、消除痛点。
扎实开展涉企不平等法规政策清理,梳理排查相关文件46件,优化调整规范性文件1件;推出道路安全、市场监管等7大领域“首违不罚”事项130项,办理“首违不罚”案件2812起,累计免罚金额超155.47万元;为在建101个重点项目全部配备行业律师,提供一对一伴随式法律服务,审慎包容、高效服务、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广泛认可和称赞,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区。
审结民商事案件34525件,办理侵企刑事案件64件,抓获犯罪嫌疑人88人,涉案资金8782余万元;在全省基层法院率先试点商事调解工作,探索构建的“1+2+3+N”诉调机制得到全市营商环境观摩团肯定;为驻地企业开展“啄木鸟”法治体检+上门诊疗+定期回访,探索涉企纠纷“四步诊疗法”被西安政法推广。
强化公检法司协调联动,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刑事、民事、行政审判“三合一”工作机制的同时,与省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协同保护长效机制,在秦创原·转化基地设立巡回审判庭、调解工作站、保护工作站。在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10家企业单位设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联系点、联络站,为推动完善未央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法治支撑。
此外,未央区还在涉外法律服务上发力,优化出入境服务大厅配置,实现出入境证件“一窗通办”“一网通办”等集成式服务功能。健全重点企业外籍人员签证到期提醒、法律政策咨询服务机制,畅通企业出入境业务办理“绿色通道”,为企业出入境提供便捷、高效服务。
聚焦依法行政
提升法治水平
2024年,未央区以着力推动行政争议案件有效化解为切口,全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。一年来,统筹召开述法点评会议2次、法治政府建设暨行政应诉工作会议3次、重点行政争议案件研判会1次,与去年同期相比,败诉案件量减少64.8%,败诉率下降18.8个百分点,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水平日益提升。
聚焦示范引领,区政府主要领导主动出庭应诉1次,组织区级部门及街道旁听行政诉讼庭审5次,行政机关负责人通知出庭应诉率100%,“关键少数”示范作用充分发挥。聚焦精准发力,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,征求意见建议4000余人次,收集问题建议161条,同步下发各相关单位,对症下药补足短板弱项。聚焦公开透明,加强政务公开解读回应,依法主动公开信息1.4万余条,依申请公开事项138件,办结138件;聚焦热点关切,举办区政府网站在线访谈问答6期,接受群众监督,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
同时,着眼“下得去、接得住、管得好、有监督”,向街道下放行政执法权46项,调整配备行政执法队伍领导干部53名,实现为基层“放权赋能”。围绕严格规范文明执法,选聘企业法人、律师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等多行业15名人士作为未央区第一批行政执法监督员,在10家企业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,畅通社会监督渠道,力促行政执法更加规范文明。
聚焦基层治理
维护社会稳定
2024年,未央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深入推进矛调机制优化提升,备案“经开区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”和“未央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”,指导推动重点行业领域人民调解组织不断完善,“大调解”工作格局提质增效。
一年来,主动排查矛盾纠纷4530件,化解4355件,化解率96%。诉前化解纠纷2万余件,“小蜜蜂”“崇正义”“‘乡里乡亲’老党员”调解室等诉前调纷矩阵效应全面激发。“接、查、调、确、引”劳资纠纷化解工作法被评为全省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先进典型;道交纠纷“1+3+3”工作模式,“免鉴定+司法确认”多元解纷做法等相关经验被最高法院推广。
持续夯实基层依法治理基层,扎实开展集中整治,围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,一体推进线索起底、案件翻查、行业治乱、基层治理,厚植基层法治土壤。充分发挥“警社共治1+2+N”机制优势,统筹未央、经开、浐灞公安分局共307名民警,522名辅警下沉常驻社区,有效强化基层法治力量。新增“法律明白人”643人,开展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训22场,助力基层法治建设全面发展。
严格刑罚执行管理,优化完善1+10+N司法行政管理新模式,新增社矫“三类基地”暨“黄丝带帮教”基地1家。严格“调查评估、入矫解矫、外出审批、请销假登记、考核奖惩”等制度落实,加大线下走访力度频次,坚决守牢刑罚执行安全底线。
聚焦普法宣传
营造法治氛围
2024年,未央区持续深入推进“八五”普法,积极开展“法律八进”宣传活动,采取“法治体检”“模拟法庭”“有奖问答”“法治讲座”等形式,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60场,印发各类普法宣传册及宣传品3万余份,被中省市多家主流媒体报道70次。着眼新时期群众新需要,做实做优“互联网+”普法,打造“未央君说法”“‘未’法而来,法官释法”等线上法治宣传品牌,通过“案例说法”“专题讲座”等形式,推送各类法治宣传信息2000余条,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,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,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。
深入拓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,在现有未央法治文化广场,华远君城、皇家园林、延长石油、兴隆园、北钱村、张店村、长庆未央湖花园等民主法治文化社区的基础上,建成我区首个校园内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——75中法治文化室,全区法治文化阵地类型要素更加全面。
下一步,未央区将以问题、结果为导向,以服务“首善区”全面建设为目标,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精准发力、持续攻坚,进一步补短板、强弱项,全面提升法治建设能力水平,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法治保障。
编辑:未央融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