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里的“爷孙画展”——一场暖心传承故事的“成果展”

来源:长乐未央微信公众号 时间:2025-10-09 09:32 字号:

  还记得在家中开画室、义务教孩子们学国画的杨和平老人吗?近日,这场持续两年的传承迎来“成果答卷”——老人和孩子们携手举办的“爷孙画展”,在未央区大明宫街道明园社区广场温情启幕,120张国画作品将长廊装点得墨香四溢。

  “爷孙画展”展出现场既有杨和平深耕国画半世纪的山水花鸟精品,更有20余幅孩子们的稚嫩习作。其中,孩子们的20多幅作品被特意置于最显眼的位置,成为全场“焦点”。8岁李卓樾的卡通工笔国画,用灵动线条勾勒出满满的童趣;7岁的杨舒茗在扇面上绘就的小猫,或憨态可掬、或凝神远眺,神态各异;7岁小朋友张语知笔下的花鸟,落笔虽显稚嫩,却已初具韵味。居民们纷纷驻足,对着孩子们的作品轻声夸赞,而站在一旁的杨和平,看着眼前的景象,脸上满是藏不住的欣慰。

  杨和平对国画的热情,始于年少时的一段遗憾。“我从小就爱画画,可那时候家里穷,连一支像样的画笔都买不起,更别说找老师学了。”直到1971年,21岁的杨和平成为一名棉纺厂工人,有了稳定收入后,他终于圆了学画梦——找到一位老画家拜师学艺。那时,他的单位远在草滩,家住在庙后街,每周仅休息一天,却风雨无阻地赶去上课。“早上天不亮就出门,坐公交再步行,来回要走好几小时,可只要能拿起画笔,再累都觉得值。”

  跟着老师学画的5年里,杨和平记了满满几大本笔记,从线条勾勒到色彩调配,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;后来老师年事已高无法授课,他就对着画册自学,哪怕工作再忙、家庭负担再重,也从未放下画笔。退休10多年来,画画更是成了他生活的全部,在家人支持下,他还在家里开辟了一间小画室,每天都要画上三四个小时,笔墨功底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愈发扎实。

  让杨和平没想到的是,自己的爱好,竟成了社区孩子的“国画启蒙课”。两年前,他在家教5岁的孙女杨舒茗画画时,邻居们看到后纷纷上门,恳请他也教自家孩子学国画。“我太懂想学画却没机会的滋味了,这些孩子愿意学,我咋能不教?”杨和平一口答应,当即把家里的客厅改造成“公益画室”,每周六上午9点到12点,免费为社区孩子授课。

  从此,每个周六,杨和平的家里总会飘起墨香。每次上课前,他会提前一小时到场,把画稿、颜料、宣纸一一摆好;上课铃一响,他先给孩子们讲解国画的基本常识,再拿着画笔示范。3个小时的课程里,杨和平几乎不停歇,在孩子们之间来回走动,手把手纠正握笔姿势,耐心讲解调色技巧,哪怕是最简单的一笔,也会反复示范直到孩子掌握。

  “杨老师教得特别细,我家孩子以前坐不住,现在每周六都盼着来上课!”居民严芳的女儿张语知跟着学了一年多,从只会乱涂乱画,到能独立画出《连年有余》,进步让她格外惊喜。

  如今,固定来学画的孩子有七八个,最小的6岁,最大的10岁,杨和平不仅教他们画画,还会讲国画里的文化故事——画梅花时,告诉他们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的道理;画竹子时,讲解“虚心有节”的寓意。“学画不只是学技巧,更要学里面的精气神。”这是杨和平常对孩子们说的话。

  而这场“爷孙画展”,便是孩子们学习成果最生动的“汇报演出”。“我教孩子们学画,从没想过要让他们都成为画家,就盼着这门传统手艺能有人喜欢、有人接着传下去。”杨和平的话语朴实,却道出了传承最本真的意义。

编辑:未央融媒



主办:西安市未央区融媒体中心  承办:西安广播电视台
联系地址:西安市曲江池西路60号 邮箱:xatv@xiancity.cn 新闻热线:029-85356693